展览现场
闫博1970年生于北京,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多次在北京、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举办展览。2008年他转变工作方向,开始从材料入手研究非具象绘画。2013年以来,闫博颠覆性地抛弃早期自觉遵循的“矩形平面”这一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的准则,使用凹凸不平,带有厚度的异形基底作画并一以贯之。闫博的工作起始于一个莫名的形状,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绘画过程的变化,直到一个自认的确定的结果呈现,这是他每一件作品经历的过程,这对于他是陌生、是向往、是变幻着的光亮,是揭开秘密时的兴奋,也是他在兴奋中布下的迷局。他尽力去寻找它、靠近它、颠覆它、再寻找、再靠近、再颠覆…直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出现。这些痕迹是他生命的痕迹,这痕迹也是他灵魂的证据,他如此前行,并乐此不疲。
展览现场
闫博坦言,他创作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然后自己每件作品和每件作品之间有差异。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我希望调动的视觉语言,造型色彩、材质在这三个地方都有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在这其中,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做到与别人有所区别还能有品质。
展览现场
在每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大概要画几十遍,作品上下左右可能都不一样,在这几十遍的过程中,每一遍都不一样。在创作中,我喜欢俯视转着圈看,每一遍都去找一个有意思的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每一次都奔着陌生去,那么几十遍以后,就离我最开始对板子的感受已经很远了。但是我会对原来这个基础的型已经很熟悉了,这里头它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到最后我觉得差不多,我看到有一个东西,它既吸引我,它也有品质,我就可以留下他。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展览现场
现在所呈现的作品,背后却有很长的一段积累的过程,闫博从材质入手,到把它做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支撑他在造型上更为自由的时候,其实已耗时二十多年。
作品细节图
当下时代还有什么样的绘画可以持续地与我们朝夕相处,并感动我们的心灵呢?闫博选择了从物质的角度入手,创作具有丰富视觉感受性的绘画的基础,研究画面材料的处理技术,进而达到艺术作品的精湛。他不断试验各种材料,寻找属于自己绘画的物质,这种物质不是现实中的既有物质,而是以新的材质处理方式获得的绘画材质。它具有建筑感、金石感,像建筑材料一样,逐步构建了自己作品的完整,具有高度完善的技术美感,并自然地流露出高贵和完美,他所追求的,是具有艺术史价值的创造性工作,并期待能够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贡献一些具有视觉艺术价值的新东西。
闫博Yan Bo 无题 Untitled 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s 245 x 610 x 14 cm (五拼) 2018
事实上,矩形平面一直是绘画的自性(Nature),而作为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的矩形平面则是绘画的德性(Virtue)。曾经,现代主义抽象大师做过同样的事,但都止步在矩形画框的边界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试图突破这个边界,却大都失去了感觉内部的张力;极少主义者完全跨越了这个边界,但是丢失了感觉本身。在某种程度上,闫博的作品更接近于超现实主义者的工作,通过他律性来挤压出感性的自由。他近乎强迫症式的每次必须得面对着不同形状和形体的绘画基底,然后又通过绘画来掩盖、破坏、颠覆这个基底,在这个搏斗的过程中,感觉是一步步从物质事实中被赎回的,再最终成为美学(Aesthetic)。
闫博Yan Bo 无题 Untitled 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s 240 x 246x 15 cm 2019
这正是闫博超越了“形式美”这类浪漫主义形式主义的地方。在闫博的工作中,形式与感性关系并不是一个默认的事实,而是需要不断去争取的,也就是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诉求事件。在这个意义上,闫博在乎的是“形式的德性”,即感性“应当如此”的当下决断。在形式早已获得了合法性,甚至艺术怎样都可的今天,轻易地宣称艺术自律是一回事,把艺术与人的进阶联系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才是艺术的美德。据悉,展览将展至2020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