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知名艺术家杨烨炘的个展《TRACES OR TRACK》在罗马开幕,该展览由意大利但丁协会秘书长、艺术评论家兼历史学家Alessandro Masi 策展。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廊尤利⻄斯画廊(Ulisse Gallery)为中国艺术家举办的第一个艺术家个展,此次展览作为尤利西斯画廊成功展览季的收官之作,是其长久策展计划中的一颗明珠。尤利⻄斯画廊创始人Carlo Ciccarelli 表示:“这次展览为罗马带来了国际上的多元创新,并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不同现实和思想碰撞的汇聚点,非常激励人心。”
此次呈现给罗马民众面前的杨烨炘个展《TRACES OR TRACK》,共展出艺术家20多件经典作品,除了“痕迹”系列,“不说话”系列,“粮食”系列外,杨烨炘还带来4件新作品,艺术家将继续延续其经典的艺术符号“鞋底”,深入探讨“鞋底”世界观。
关于中意文明的未来思考,杨烨炘推出装置艺术新作《人类的文明能走多远?》,这是一组通过时间与鞋底的结合,探讨人类文明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作品由两个巨大时钟组成,一个时钟的刻度是由普通意大利人的鞋底构成“罗马时间”,另一个时钟的刻度则由一个普通中国人的鞋底组成“北京时间”。通过这些普通鞋底,作品折射出两国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艰辛历程,同时思考人类文明在当前动荡的世界中是否能够持续。
另两件作品《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发生在2024年全球洪水大年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杨烨炘前往洪灾现场,收集了一批受灾群众遗留下的物品,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油画《 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系列作品。艺术家分别以一只巨大的鞋底为视觉中心,再随意的拼贴上几个灾后遗留下的童鞋、旧牙刷、瓶盖等现成品,让观众去感受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孤独感,颂扬各国民众可歌可泣的抗洪故事,也借此向观众提问:“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痕迹?”
作为中意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烨炘个展《TRACES OR TRACK》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面貌,吸引了众多意大利观众前来观展,大量媒体前来报道。开幕式当天,无数观众给予艺术家高度评价。“伟大的艺术,这是每个国家都看得懂的艺术!”这是其中一位意大利观众给这位中国艺术家最中肯的评价!
以下是策展人Alessandro Masi为艺术家杨烨炘撰写的艺术评论文章,让大家从另外一个纬度去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思想,非常有深度,值得一读。
杨烨炘——解放时间的艺术
文/Alessandro Masi(意大利策展人)
“你问我为什么要买大米和花?我买大米是为了活下去,买花是为了有活下去的理由”
——孔子
当代中国艺术,正如其经济、工业和社会一样,正经历着快速的增长与演变。它就像多头的九头蛇,触角延伸至人类可以想象的每一个角落,为地球带来了显著的存在感。中国创意研究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个亚洲巨人能够在全球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挑战纽约、伦敦、巴黎、罗马和柏林等传统西方艺术中心的地位。艺术家曹斐(1978年,广州)在多媒体与视觉艺术领域的探索,以及艺术家组合孙原(1972年,北京)和彭禹(1974年,连云港)的实验性作品(例如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无法自拔》装置),都获得了国际评论界和市场的认可。这些艺术家通过批判全球化、饥饿、环境和自然问题,提出了与人类美学相关的新边界。他们的艺术作品直接、前卫且具有破坏性,展现出一种勇于挑战的力量,类似于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以及中后期的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
这些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和表演艺术家,勇敢地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病痛,以无畏的态度谴责剥削和掠夺地球的行为,警示人们关注一个缺乏道德约束的社会所面临的灾难性未来。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在19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他持续而无条件的抗议,反对商业化和环境破坏带来的过度消费。他在1982年于德国卡塞尔种下了7000棵橡树,以期在300年后见证变化。他曾说:“这种行为关乎整个社会生活与生态空间的转型,因为我们不希望地球的行动止步于植物的灭绝。”孔子在他的至理名言中提到:“种下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而第二个最佳时机就是现在。”然而,博伊斯去世后的三十年里,尽管世界繁荣日益增加,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气候失控,战争肆虐,正如教皇方济各所言,地球的每一片都在支离破碎,艺术似乎成了应对这一灾难的唯一解毒剂——人类惟一能带给彼此的希望。
我在罗马的尤利西斯画廊遇见了Forest Young(杨烨炘),那是九月的一个早晨,通过一次偶然的远程联系。当我观看他的视频时,看到他那坚定的目光,令我感到安心。他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深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欣赏他的柔情、热忱与善意,尽管我们在语言上有障碍,但通过视频迅速翻译的对话却比任何语法更能传达他的思想。他的目光穿越了千年的历史。
Forest Young(杨烨炘),197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那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他于199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该校位于秦汉唐王朝的发源地,以发现兵马俑而闻名。Young连续五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创意节的狮子奖,是中国艺术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他创立的“天与空”机构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创意品牌之一,他的作品在广告界独树一帜,因其独特的审美研究而备受推崇。Young的作品蕴含深刻的社会影响力,能够深刻地触动观众,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
他的社会承诺作品涵盖“自闭症社会”、“食物浪费”等基本主题,反映在他的生活和《扬爱艺术计划》系列中,包括《背对观众的新闻主播》、《一件衬衫的忆念》、《19道门》等等。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Forest Young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传统艺术家,而是一位真正的文化操作者和推动者,他的工作超越了简单的手工制作、干预和谴责。他的思想是战略性的,所有行动都基于社会交流的规则进行计算与规划。他的信息不仅是个人的抗议,更是通过精致的元语言关系,成为一个能够引发集体共鸣的符号。
Forest Young警告我们,如果没有思想,人类将无法走得更远。他主张需要一种反思性和建设性的思想,为我们提供在当代纷扰中航行的坐标。“事实不是为了像野兽一样生活,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但丁在《神曲》中提到,现代人就像是一个寻找超越的尤利西斯,渴望超越有限的地球条件。然而,他是否了解一粒麦穗、一株水稻或一个玉米棒的背后有多少努力?我们知道,要在极端条件下生存需要多大的付出吗?从1999年到2005年,全球有8.5亿人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且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在增长。正如克里斯·汉恩所言,为世界最贫困的人提供食物、清洁水和基础教育的费用远低于西方一年在化妆品、冰淇淋和宠物食品上的消费。
我曾看到Forest Young抱着一粒巨大米粒的照片,起初我觉得这张照片简单甚至有些幼稚,但随后我意识到这张照片的深意。我想到了基督教圣经中的“吗哪”,它象征着所有人的食物,提醒我们关注营养与生存的基本需求。2023年10月16日,Forest Young在世界粮食日之际创造了“大米宝宝”这一“生物儿童”形象,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他带着这个“孩子”走遍城市、大学、宫殿和办公室,传播生命种子的价值。然而,最终他却无情地将其丢弃,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抗议。孔子曾说:“我买米是为了活着,买花是为了找到活着的理由。”那些把米和花扔掉的人,如何能活下去?
著名的拉丁诗人卢克莱修在他的经典著作《物性论》中,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秩序与个人责任。他在公元前1世纪提醒我们认识到现实与可能造成的破坏,而Forest Young在21世纪以不同的抒情工具继续这一呼吁。尽管时代跨度巨大,但我们对地球、宇宙的责任依然有限。正如维吉尔所言,“时间一去不复返”。
在罗马的尤利西斯画廊展览中,我想象着Forest Young为此准备的两件时钟装置,时间主题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提到的“循环时间”,以及其他诗人对时间的探讨,都在提醒我们生活的意义。Forest Young已获得超过250个国家和国际奖项,包括伦敦的“D&AD艺术和设计黄铅笔奖”和美国的“ADC银奖”,他始终致力于推动艺术与社会的结合。他的作品在多个重要艺术场所展出,2023年,中国首个广告人的个人艺术中心Forest Young(杨烨炘)艺术中心在上海M50创意园成立,永久展出他的“社会创意”作品。
光明的未来伴随着辉煌的过去。在翻阅Forest寄给我的资料时,我意识到他的岁月与我和数十亿人息息相关。他的坚持与专注使我感到,他是一位几乎痴迷于实现目标的艺术家。
2008年,Forest Young启动了他的装置艺术系列《新公民计划》。该系列的前两部作品探讨了移民、教育和可用机会的问题。在中国,有两千一百万儿童需要跟随他们的农民工父母迁移到城市,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2010年的《扬爱艺术计划》系列中,Forest邀请一位自闭症患者在广场中心进行艺术表演。2011年,他在上海推出了《海上浮莲》,同年4月,他邀请一对自闭症母女参与《扬爱艺术计划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行为艺术”表演。母女俩穿着黑色紧身衣,分别被包裹在长达20米的黑线笼子两端,生动展现了自闭症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
2012年6月,Forest在上海世博园邀请一个五口之家参与“行为艺术”表演,用黑色毛线缠绕成的一把小锁和四把大锁象征性地困住一位孩子和四位成年人。2012年11月17日,他以“LV只值100元!LV只卖100元!”为主题,邀请媒体和市民用100元购买LV包。2014年4月至11月,Forest通过《今天不说话》的沉默行动,为每个公民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沉默面具。
2015年,他在《背对观众的新闻主播》中,邀请了三位上海主持人以背对观众的方式播报自闭症相关新闻,从患者、政府和社会三个角度揭示人们对自闭症的误解。2016年1月1日,他在最冷的一天邀请一位上海女孩“卖火柴”,而在2016年8月的《孤独沙发》中,40名女性站在沙发上,手持口号,呼吁人们关注日常生活。
2017年,Forest在《白发家书》中邀请三位老人带着绣有自己白发的信件走上街头,表达了想见孩子回家的愿望。同年11月,在《今天不说话》系列三中,他参观了上海拆除街道上的近百家商铺,邀请业主戴上写着“今天不说话”的口罩保持沉默。2018年,他在《今天不说话》中戴着蓝色口罩走遍城市,鼓励大家“不要说话,因为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在2018年4月5日的《一件衬衫的忆念》中,Forest制作了一段视频以纪念已故的父亲。2021年10月16日,他提出“我们不浪费食物,我们只浪费黄金”的概念,而在6月21日的《我支持生三胎》中,他与中国三孩政策联动,认为这是“最勇敢的社会实验之一”。2022年6月,面对COVID-19疫情的封锁,Forest用自己在家期间长出的头发作为颜料创作了《新东方明珠》。2022年8月25日,他宣布建造第一座元宇宙神庙“天空寺”,并于2022年11月1日出版了第一个数字收藏。
2023年,他在《今天不说话》系列五中,为了纪念过去三年的疫情,将数百个印有“今天不说话”的蓝色口罩与黄色混凝土和蓝色丙烯酸颜料混合。2024年,他宣布在天空寺开设第一个虚拟佛教徒,并在《今天不说话》系列六中表达:“我们不是聋子,但对外界充耳不闻;我们不是瞎子,但对世界视而不见;我们不是哑巴,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孤立在一个寂静的星球上。”最后,在2024年5月,他创作了一系列横幅“出轨快乐,离婚光荣”,以此送给面临婚姻危机的中国夫妇。
到了这里,我不禁反思:这个故事传达了什么?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习惯了粗俗的举止和语言的暴力,这一切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Forest Young将我们带入他的宇宙。与其说是麻木不仁,不如说是对人性深切的反思。他的面孔在我脑海中浮现:那是一个平凡却又非凡的人,展现出一种宁静,仿佛在传承中国王朝的精神。他的微笑在捕捉概念时敏锐而迅速,体现了对地球恶行、疫情、饥饿和战争的深思。
我坚信Forest Young近年来的作品在道德层面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的挑衅性是现代艺术的目标之一,艺术家应当成为意识的催化剂,唤起人们对人类尊严的关注。21世纪的艺术家生活在一个自我毁灭的边缘,面临着疫情、饥荒和核冲突的现实风险。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要么艺术只与艺术对话,要么艺术介入社会,Forest Young选择了后者作为唯一的救赎形式,以恢复人类和人性本身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无情的压力,它不断提醒我们生活的短暂与珍贵。Forest Young最新的作品主题围绕时钟,正是对这一概念的深刻思考。我希望他在意大利的展览中,能再次带给我们惊喜与敬畏,这仍然是每位艺术家追求。
左起分别为中国艺术家杨烨炘,意大利策展人Alessandro Masi,尤利⻄斯画廊创始人Carlo Ciccarelli,意大利建筑师Gabriele Fezia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