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艺术

技巧与观念的融合——吕明岳谈个展《裂纹扩展:生命力》中的创作

浏览:


 

“我认为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两条路,一条路走向对造型美感的追求,另一条路以系统化的创作理论为基础。我希望在未来探索出将两条道路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吕明岳

 

对于吕明岳来说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是一件自然又巧合的事情。由于家中父辈们大都从事艺术行业,吕明岳自小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吕明岳面临学业方向的选择时,他经过了慎重的思考选择了继续学习更感兴趣的艺术专业,因此在央美的雕塑系开始了四年学习生涯。在本科毕业以后,吕明岳师从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教授开始了对创作的新方向的探索。今年年正是吕明岳研究生的第二年。同年六月,吕明岳在启皓北京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展览。

 

技巧+观念=创作

 



展览现场

 

此次在启皓北京举办的展览《裂纹扩展:生命力》(Fracture Wave: Vitality)可以说是对吕明岳过去六年学习生涯的系统性总结,反映了吕明岳对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手法的持续性思考。吕明岳指出,自己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作思路其实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本科阶段,主要还是对技巧的训练和习作。吕明岳说道:“老师没有教过我们怎么去成为一名艺术家。在他们看来,创作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当你把自己的手艺磨练好以后,你就可以通过这些技巧和技术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有个人风格的创作思路”。

在研究生阶段,吕明岳在邱志杰教授的启发下对观念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观念艺术的概念促使吕明岳对“自我”和“力量”有了更深入的哲学性思考,并尝试以不同的媒介表达出来。雕塑系四年的系统性训练更是为吕明岳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的雕塑练习为吕明岳提供了扎实的技巧,实验艺术激发了吕明岳对抽象观念的探索。

吕明岳总结道:“我认为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两条路,一条路走向对造型美感的追求,另一条路以系统化的创作理论为基础。我希望在未来探索出将两条道路连接在一起的方法。”技巧和观念二者的极强的互补性以及延伸出的创作潜力,最后形成了吕明岳个人的创作语言,包含在启皓北京展示出的各件艺术作品中。

 

 

展览现场

 

作品背后的故事
 

北京启皓在此次总共展出了吕明岳6件作品:五件雕塑作品《抵抗·循》、《抵抗·坠》、《抵抗·击》、《抵抗·陷》、《抵抗·焦》和一件影像作品《鲁伯特之泪》。


 

《抵抗·击》

材质:不锈钢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150cm*150cm*70cm


《抵抗·陷》

材质:大漆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200cm*200cm*40cm


《抵抗·坠》

材质:大漆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150cm*80cm*80cm


《抵抗·焦》

材质:大漆、烧箔

创作时间:2022年

尺寸:40cm*40cm*40cm


《抵抗·循》

材质:黑色大理石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80cm*80cm*30cm


当这几件作品摆放在同一个展览中时,“力量”成为了串联起这些作品的关键词,富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大漆是也是其中常出现的材料。吕明岳总结这些作品是“拥有传统美学的内核以及对于(自我)情绪的独特感知力和具像化的方式”。然而这些作品背后是无数次的重复与艰辛。

 

据吕明岳介绍,所有使用大漆制作的作品都经历了“3D建模-光敏树脂打印-上漆和打磨重复起码3次”的过程。大漆和光敏树脂契合度很高,吕明岳感到很满意。大漆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也极易引起人体过敏的反应。“我也对大漆过敏,戴手套也没用,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当时做的时候整个胳膊都是肿的。”吕明岳说道,“等待大漆晾干也是需要时间的事情,一般一两天才能干,我就同时处理好几件作品,这样才能节约时间”。

 

吕明岳认为《鲁伯特之泪》是一件相比其他作品略显稚嫩的影像作品。这件作品的全部材料是二十多颗被命名为“鲁伯特之泪(Prince Rupert's Drop)”的玻璃。这种玻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融化的玻璃自然依靠重力滴入冰水中,玻璃迅速凝固成蝌蚪状,而壳下的玻璃还仍然是液态。等到核部的玻璃也冷却凝结时,由于体积变化,液态的玻璃自然而然地向着已经是固态的外壳收缩,导致靠近表面的玻璃受到很大的压力、而核心位置则被拉扯向四周,受到拉应力,因此鲁伯特之泪的头部能够承受极强的压力(八吨左右)而不碎裂。但是,当伯鲁特之泪的尾部遭到破坏时,这些残余压力迅速释放出来,瞬间化为粉末。吕明岳认为这种材料既坚固又脆弱的特性能够很好地讨论目前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在最开始制作鲁伯特之泪时,吕明岳尝试了将玻璃棒烧熔至水中,然而由于烧制温度的不稳定,制作成功率很低。因此,吕明岳租用了专门烧制玻璃的工作室中的炉窑,成功率增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件影像作品最后得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可以说吕明岳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求这些作品以最完美的状态展示给观看者。对于其中的艰辛,吕明岳说道:“只要我手中不停地在工作,作品最终都会有效果,这也是我感到幸福的地方。”

 


展览现场

 

期待与展望
 

此次能够在启皓北京举办个人展览,吕明岳感到非常兴奋,他说道:“我认为启皓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将我的作品展示给更多人。在布展的过程中,策展人池伟老师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总之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与吕明岳通常在学校和美术馆中参加的学术展览的空间不同,展览区域是位于启皓北京的写字楼中庭。吕明岳指出在这样的空间中举办展览不仅开拓了展览的受众群体,让疲于工作的人能够有一个放松和思考的空间,还能为启皓北京提供更多的文化价值,这是一件能令双方都愉快的事情。谈到未来,吕明岳表示自己会继续在专业学习上的探索,深耕并拓宽对大漆、玻璃等材料的使用手法,进行更多创作上的尝试和观念上的研究,并积极参与更多展览。“对两条路的探索我都不会停止”吕明岳表示。

 

展览海报


 

艺术家简介

 

吕明岳

 

201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后进入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师从张伟教授、杨靖教授

2017年 获潘绍棠奖学金

2019年以优秀本科毕业生身份毕业,同年保送至实验艺术学院,师从邱志杰教授

《新器物》系列获“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并被中国雕塑博物馆收藏

参与国家“21工程“主题雕塑《信仰》创作

2022年 入选《新青年》第四届实验艺术文献展


 

采访:禹杰, 图片:张旸

 

绝对杂志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正福寺路10号允泽别院绝对传媒

电话: +86-010-52806700

Copyright © 2014-2015 Absolute,绝对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