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艺术

开拓电影艺术和当代艺术新空间|北京电影学院“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启幕

浏览:



“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开幕现场
 

2021年12月11日下午,由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开幕。本次活动包含“当代中国电影空间艺术邀请展”与“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两个平行展及同主题学术论坛,从实践和理论的层面共同开启电影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多维共振。
 


“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开幕现场


“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开幕现场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本次展览举办的背景和特色。

 

本次展览和论坛活动的举办主要出于四个维度的考量。

 

一是艺术发展的维度:当代艺术发展已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显著格局,以传统国油版雕为主导的美术格局被打破,互联网的崛起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美术的边界产生了颠覆性拓展,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生态格局。

 

二是学科发展的维度:美术概念的无界延展也使学科进入了一种无界的状态,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去审视和重新设计美术学科。

 

三是美术教育的角度,当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趋势,新媒体的崛起,让无论是传统艺术专业还是非传统艺术专业所面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素质目标都发生了调整。四是社会文化的需求:当前社会文化的整体氛围对美术有广阔和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调整来满足此类需求。

 

胡校长指出本次展览是艺“无界”为主题对以上趋势的回应。“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回应当代艺术之变、艺术学科之变、艺术教育之变和社会文化之变带给传统美术格局生态状况的大变化。”

 

以此为基础,本次展览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了中国特色,本次展览包括电影空间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在内的所有参展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展现了当下的中国文化气质、文化格局,东方的美学神韵和气质;

 

二是展现出了电影学院的特色,电影学院美术领域已形成电影美术、动画艺术、新媒体艺术三足鼎立的格局。将电影与当代艺术放在一起思考,既是电影学院特色,也是希望能从我们自身的优势出发引发当代艺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尽管它与传统的美术教育学科存在差异,但对美术学科的发展具有特色化的推动作用。

 

三是策展整体呈现体现出的策展理念“无界”,它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以及专业与非专业之间边界的打破。由此形成丰富的展览和学术成果,助力新时代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繁荣发展。

 

胡智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强调为了举办这次展览,前后筹备了有一年之久,本次展览不仅呈现了绘画作品,更通过大量实体影响、虚拟影像等,包括《流浪地球》、《八佰》及《刺杀小说家》等实景装置都在展览中得到呈现,这一亮点也彰显了北京电影学院以电影美术为基础延伸到动画和新媒体艺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尹力


接下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尹力进行致辞。尹力导演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览的策划立意和展示效果,认为本次展览十分具有学术前瞻性。“无界”概念的提出十分契合当下艺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无界”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艺术创作思维和表达方式的转变等。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晓凌教授认为,在信息革命时代,无论是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是世界范围的当代艺术,都面临着自于科学与信息化的挑战。“无界”这个展览用它特有的空间与影像叙事方式,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课题与启示,即影像化、空间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美术院校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造型体系是有挑战的;同时,传统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学科建设是否能经得住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考验,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展人敖日力格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展人敖日力格介绍了本次展览在作品选择和展览展示方面的考量:二楼展厅主要是以影像和装置作品为主;三楼展厅则为电影美术主题展,这一层的作品充分考虑了电影模型、影像与人之间的时空节奏关系问题。

 

具体到展出不同作品之间的关系,敖日力格表示:如置身于同一展厅的《流浪地球》与艺术家冯放装置作品的碰撞、以及《刺杀小说家》的舞台装置,都有一种节奏上的呼应。同时这几件作品在主题上拥有共同的指向,即人与自然共处的现状。虽然不同作品外观差异颇大,却在主旨有内在的联系。

 

当代艺术与电影在空间表现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只是表达逻辑上有所不同。电影学院中的当代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依赖于影像本身,这也是这个展览区别于观众平时所看到的当代艺术展的独特之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管怀宾作品


刘商英 《荒原计划》影像截图


冯琳作品



戴安·维柳 《the water in between DIane Willow》
 

展厅二层着重呈现“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作为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第五次举办国际性新媒体艺术展,聚焦跨学科语境下新媒体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前沿,并将其置于媒介融合的时代洪流中进行重构和反思。

 

展览将涵盖国内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师生、知名跨媒体艺术家、实验电影人以装置、影像、交互、算法等手法创作的多样艺术作品,以广阔的视野呈现数字时代当代艺术的新样态,探索未来视觉艺术的表现可能与视觉爆发点,并引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性转化”、“当代艺术如何重构时间与空间”、“当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等问题的探讨。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怡、王艺元、王雨禾、冯放、冯琳、卢意、刘商英、刘旭光、孙略、张康 (Zhang Kang)、张次禹、李光、李浩睿、花俊、谷优、孟昭然、孟祥龙、周戭、周梓璇、郑达、高世强、铁木尔·斯琴(Timur Si-Qin)、黄勇、賈羽朙、管怀宾、裴丽、戴安·维柳(Diane Willow)

 


展览现场,《流浪地球》


展览现场,《八佰


展览现场,《刺杀小说家》


展览现场,《罗曼蒂克消亡史》
 

“当代中国电影空间艺术邀请展”位于展厅三层,展览从当今电影产业结构与行业现状出发,邀请到中国目前具有前沿创新性、学术代表性的4部电影作品《八佰》《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罗曼蒂克消亡史》及其艺术指导,打破传统电影美术的概念,以“空间艺术”的全新广阔视野对电影中的空间装置、数据影像及相关文献进行重构和再次创作,以实现对电影场景空间从再现到表征的转化和探索,进一步激发对“电影空间的新视觉形态”“传统文化在电影艺术中的现代性转化”和“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机制”等有关当代电影视觉创作等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林木《八佰》,李淼、陈毅杰《刺杀小说家》,郜昂、 徐建、魏明、蔡猛《流浪地球》,韩忠《罗曼蒂克消亡史》
 


冯放 烟 400×400×600cm 装置 2020年

 

值得一提的是,“无界”学术论坛于12月12-13日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举办。论坛邀请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继续就展览生发出的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中的关键和前沿问题展开论述与讨论。

 

“无界”的主题是对当下视觉艺术多元杂糅现象的思考与回应,一方面对已发生的视觉艺术现象进行回顾与重塑,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激发出一种生产性的力量,探索当代视觉艺术创作和教育的多向度可能性。该系列学术活动既是顺应“新艺科”建设的需求,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也希冀以跨学科姿态,拓展学科发展新方向与未来电影、当代艺术创作新空间。

 

绝对杂志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正福寺路10号允泽别院绝对传媒

电话: +86-010-52806700

Copyright © 2014-2015 Absolute,绝对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