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开幕现场
举世瞩目的世界园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带着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最先进的环保理念参与了其中,这是继上海世博之后中国组织的规模最大层次最为丰富的又一国际盛会,作为欧洲最大的国家法国馆迎来了中法建交55周年显得更加特别。


嘉宾合影
2019年8月30日,“从凡尔赛到夏都 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当代艺术对话”在世博园法国馆展出。特邀请中方策展人中国西部国际双年人创始人田野策划了一场当代艺术的对话,策展人田野表示:“50至70年代,许多艺术家关注的都是战争与和平,70到90年代,许多艺术家关注的是政治,以及对自由的呼唤,而今天国际上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资源、绿色、环保。”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与讨论,邀请中国艺术家田野,吕山川,中国现代舞蹈家侯莹,法国艺术家尼克和芳芳展开了一次经典的当代艺术对话,这是一次全新的方式把环保,自然与艺术完美的融为一体,给未来的当代艺术活动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觉,拓展了观众的视野,现场的艺术作品吸引了很多观众参观互动,而候莹的舞蹈感染了许多在场的观众,整个世博园中法国馆将因这场活动而显得更加精彩而丰富。

展览现场
我的视觉关怀
田野
汽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随着汽车的日益增长和城市生活的变迁,交通标志和都市导向系统也相继完善;它为我们建立了公共空间的行动规则,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人们依靠标志符号来判断和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式。标志符号逐渐被公众熟悉与接受之后,它不但具有了功能意义而且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产生了高度的自控效应。
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被如此丰富的标志符号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已经成为一种视觉语言而独立存在。全球化的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局部战争、自然灾害、贫富差距和毒品泛滥、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症、国际恐怖组织以及诸多城市综合症候已经成为人类自身制造而又难以解决的矛盾。


艺术家候莹表演舞蹈
这些威胁人类持续发展的问题显然不仅仅留给政治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家们,它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艺术家同样是我们这个世界共同体的同时代人,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别无二致;但不同的是,他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其创作趋势该向什么方向调整。

展览现场
我们的存在就只是为这个世界的表面繁荣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而歌唱,还是充满对当下人类境遇的哀叹与批评?艺术家的纠结似乎远远超出了艺术审美本身。就个人而言,我再也回不到岁月静好的意境之中。并非是杞人忧天,对社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忧虑和疑问成为了我的主要创作路径。

展览现场
于是,我把毫无关联的交通标志符号搬上了画面,通过重新排序和改变它们的表现形式,构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解读和图示语言。无疑,借助城市标志这种警示性符号,肯定不限于是对当代生活秩序的简单赞美与期盼,警示与接纳警示之后的思考才是我隐藏在画面中的意图。艺术的主观性决定了艺术家的工作与工作意愿也具主观性,也许公众站在作品前会感到漠然或者滋生完全不同的理解。表面上,我在画面的黄金分割构成中制造一种错觉或者说一种秩序混淆,也可能,正是我利用了这种诧异的杂乱无章,让观众在迟疑中停留下来,与我的视觉关怀一起来静观与反思。